中國江蘇網(wǎng)3月13日徐州訊 “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情!”這是醫(yī)學信息與工程學院蔣銳同學加入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以下簡稱研支團)時的“心聲”,也是研支團全體成員的“初心”。一棒接一棒,一年復一年,他們心中有光,履踐致遠,接續(xù)執(zhí)教于山村小學,猶如大山里的杜鵑花,映紅了山間,映紅了山區(qū)孩子們的心靈。
不負韶華,奔赴心之所向
2020年,徐州醫(yī)科大學首屆研支團招募信息一經(jīng)發(fā)布,醫(yī)學信息與工程學院2017級計科班蔣銳和班級同學馮星宇一同報名,并如愿成為黃平縣上塘鎮(zhèn)青年志愿者團隊的成員。黃平縣,位于貴州省東南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這里群山環(huán)繞、綠水相伴。上塘鎮(zhèn)中心小學便在朱家山腳下,這是一個只擁有10多間教室和300多名學生的學校,僅有一棟教學樓和一個操場。
狹小、簡陋的住宿與教學條件沒有動搖研支團成員們的意志,初為人師的坎坷也并沒有絆倒他們,他們努力地適應方言,熱情地和小朋友們交朋友,將青春的熱情帶到課堂,漸漸地小朋友們發(fā)生了變化:最調皮、最不愛學習的小男生開始到辦公室請教問題;最內向、最不愛說話的小姑娘已能舉手發(fā)言,微微抬起的眼眸里閃爍起了自信的光。
一心執(zhí)教,播種愛的希望
“只有走出校園,走到田間地頭,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去體驗、去思考,人生追求才會更加明晰!瘪T星宇坦言,這里的教育比他想象中還要艱難些:“師資力量缺乏,2名教師要承擔起一個班全部的課程教學;孩子們底子弱,最初均分只有三四十分!币荒甑臅r間里,研支團的成員們在慢慢熟悉“老師”這個稱呼的同時,也在用行動踐行“老師”這個稱呼背后的沉甸甸責任。“我覺得自己能做的很少,但好在,支教是一場接力賽;學生們的期末考試成績平均分已達到70分,他們在慢慢進步!瘪T星宇樂觀地講述了班級情況,他相信“躲在角落里的星星也會發(fā)光!”
在研支團成員們即將離開的前一天,小班長拉著他們去教室,為他們唱了首王菲的《如愿》。“你的手我蹣跚在牽,請帶我去明天!薄巴醴频母枨度缭浮分械倪@句歌詞,是我這一年支教歷程最真實的寫照。”蔣銳如是說。離開后的一段時間,孩子們經(jīng)常打電話:“蔣老師,你們什么時候回來看我們?”最調皮的小朋友王家涵哭喊著:“蔣老師你快回來啊,我想你!”這句話好像打開了蔣銳的“心閘”,讓這個90后小伙子紅了眼眶。
薪火接力,踐行青年擔當
看到學長學姐們的行動,2018級計科班周雯同學的心中種下了一顆支教的種子。2022年,當周雯踏入這片土地時,她切身地體悟到“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情”這句話,值得她全心去實現(xiàn)。延續(xù)學長學姐們的工作法,她和孩子們共跳《本草綱目》健身操、一起玩認字游戲。在周雯的引導下,沒有紀律意識的小頑皮,慢慢開始聽從老師的小口令。
飽含著赤誠的情懷,2018級物聯(lián)網(wǎng)班周鵬程同學也堅定地加入研支團。當周鵬程看到孩子們眼中那純潔的光亮時,他下定決心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孩子們越過那一座座大山。周鵬程用真心的交換和熱情的互動,與孩子們建立了亦師亦友的良好關系。周鵬程、周雯把支教的每一天都當成倒計時去度過,認真地備課、批改作業(yè),與孩子們談心玩耍。不知不覺,他們的支教生活已經(jīng)過半,“初來時,對支教滿懷向往和期待,現(xiàn)在我們已是滿心責任與牽掛!
2022年10月,2019級信息1班湯麗文同學經(jīng)過重重選拔,將作為第三屆支教團成員前往上塘鎮(zhèn)中心小學支教,繼續(xù)著青春的接力,她說:“當代青年生逢其時,磨礪才可以成就出彩人生;奮斗才可以不負國家期待!”
徐州醫(yī)科大學醫(yī)學信息與工程學院將思政教育與實踐教育貫通,廣泛開展勞動教育、社會公益、志愿服務、紅色文化體驗等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奉獻意識,讓廣大學生在新時代新征程的火熱實踐中貢獻力量、報效祖國、服務人民,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