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立宏 攝
昨日,隨著毛奇齡展示館的開館,老城廂又多了一處全新的文化地標。
毛奇齡(1623—1716年),浙江蕭山人。他在詩詞、音律、訓詁、書法、經學、史學諸方面均頗有造詣,其文學理論對后世具有重要啟發(fā)和指導意義,在清初有極高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因其出生的地方就在連通運河的西河畔,后人又稱其為“西河先生”。
毛奇齡一生著作頗豐,有28種著作錄入《四庫全書》,35種存入《四庫全書》目錄。毛奇齡“經世致用、革故鼎新”的治學精神,恰與當代蕭山“奔競不息、勇立潮頭”的城市品格一脈相承。
為進一步深挖蕭山老城區(qū)歷史文化人文資源,2023年,城廂街道以百尺溇未來社區(qū)建設為契機,將位于直石板弄的一座承載歷史記憶的舊樓改造為公共文化空間,打造毛奇齡展示館。
為此,城廂先后舉辦了毛奇齡誕辰400周年學術研討活動和毛奇齡展示館布展內容專家評審會。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精心籌備、打造,充滿文化氣息的毛奇齡展示館終于揭開面紗。
展示館圍繞毛奇齡人生各個階段,設置了城廂世家子、流年輾轉苦、征車入朝闕、典籍永流光、悠悠鄉(xiāng)梓情等單元,通過文獻展陳、實物復原、數字交互等形式,生動呈現毛奇齡跌宕起伏的人生遭際和博學宏富的學術成就,更將城廂的運河文化、古城風貌與毛奇齡生平有機融合,讓市民在觸摸歷史中感受文化的溫度。
走進二樓展廳,就像走進了歷史。展廳以傳承文化與歷史對話為主題,設計成江南水鄉(xiāng)風格,通過一層層的階梯式排布,勾勒出毛奇齡輾轉漂泊的一生,同時也體現了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精神面貌。展廳里陳列著大量與毛奇齡有關的書畫作品,以及他所有著作、相關資料的影印件。
毛奇齡展示館免費向市民開放,時間為周一到周日10:00—20:00,歡迎市民前往參觀,開展一場與先賢的對話。
館內每年還將策劃開展50多場活動,如非遺快閃實驗室、節(jié)氣美學工作坊、西河電影日、跨代際協作工坊、兒童書法體驗、舊物新生市集、書店菜場日、文化講座等,通過串聯毛奇齡生平、學術成就與相關貢獻,鏈接文化傳播、學術研究與社區(qū)生活,打造“可觸摸的記憶”,激活城廂文化基因。
另外,這里還將作為社區(qū)的文化空間,吸引多位“奇齡文化IP主理人”入駐,為居民提供文創(chuàng)、手工、茶飲等多樣化服務。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