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三輪車,兩張折疊椅,一副太陽鏡,絲綢口罩面巾,上身迷彩大褂,下身黑白條紋裙褲,腳上黑色花布鞋,三輪車頭掛著漫畫招牌:“專業(yè)理發(fā)5元”,漫畫中女子長發(fā)飄逸。
劉大姐,江蘇連云港人,15歲出門學藝,先后在揚州、上海當學徒,1983年回連云港開理發(fā)店,一開20多年。劉大姐說她下面6個弟弟妹妹,她是老大,從小就沒學會玩,不會唱歌不會跳舞,只會理發(fā)。
兒女都在杭州成家立業(yè),18年前,劉大姐來到杭州,后來實在閑得發(fā)慌,開始擺攤理發(fā),廣告牌是她自己設計的,漫畫也是自己畫的,請人制作花了30元。
2013年一個夜晚,劉大姐第一次推車出門理發(fā),老公不信有人會找她,那晚劉大姐理了6個頭,收入30元。從此老客帶新客,現在一天平均打理十個頭。
稻香園85歲的杜奶奶說,她一直在劉大姐這里理發(fā),當年剪個頭5塊,現在還是5塊。劉大姐人好,看到她們在運河邊走,都會叫過去坐一會歇一下。
83歲徐大伯家住左家新村,以前和老伴都在這里理,一年前老伴走了,徐老伯再來就是一個人了。
60歲的老韓家住日暉新村,喜歡釣魚,有一次運河邊釣魚看到劉大姐,從此理發(fā)再沒去過其他地方。
57歲的孫大姐是第一次來找劉大姐,自帶了染發(fā)劑找劉大姐把白發(fā)染黑。孫大姐說小孫子3周歲,下次要理發(fā)也帶過來。
老伴女兒女婿兒子兒媳孫子孫女……劉大姐一大家子十來個人的頭發(fā)都交她打理,15歲和17歲的兩個孫女,手機上看到好看的發(fā)型,拿照片給奶奶一看,都搞得定。
有時流浪漢經過,頭發(fā)亂糟糟的,劉大姐會主動叫住說,來來來,理個發(fā)。流浪漢不好意思,說沒錢,劉大姐說,不收錢,然后把他的頭發(fā)打理得清清爽爽。一年冬天,一個流浪老人經過,凍得瑟瑟發(fā)抖,走路一瘸一拐,劉大姐給免費理了發(fā),還回家拿了老公的衣服送他。
每年用壞五六把電剪,都是全鋼進口的,貴的一把六七百塊,便宜的也要一百七八十塊。這些成本算進去,劉大姐說其實賺不了多少錢,她理發(fā)也不為賺錢,一是實在閑著沒事,二是47年的手藝丟了可惜。
來理發(fā)的一個接一個,劉大姐忙得不得空閑,記者抽空和她聊了20多分鐘。
下午4點準備收攤時,一位大伯來了,劉大姐給他剪完才正式收攤,臨走把地上掃得干干凈凈,碎頭發(fā)都收進旁邊垃圾桶,大多是花白的。
劉大姐說,她上午9點到10點、下午1點到4點、晚上7點到8點,在稻香園旁潮王橋西南側理發(fā),遇到家中有事或下雨不出攤。剪染燙都行,單剪5元,剪+染30元,燙發(fā)不分長短100元。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