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遠看就是個黑盒子!”
近日,市民沈先生向解放日報·民聲直通車欄目留言反映,上海部分地鐵站地面區(qū)域的無障礙電梯標識不清晰或缺少標識,從遠處幾乎無法識別,想找找不到,想用用不著。他認為,特別是對不熟悉站點環(huán)境的老年人、殘疾人及攜帶大件行李的旅客而言,這一細節(jié)上的缺失,往往可能成為出行路上的第一道障礙。
地面電梯不顯眼,乘客找不到
連日來,記者到沈先生提到的部分地鐵站進行了走訪調(diào)查。
在龍陽路地鐵站,站廳到站臺之間的無障礙電梯設施較為完善,標識清晰可見。站內(nèi)還配備了乘客信息查詢系統(tǒng),能查到首末班車時間、換乘線路、服務設施等信息。然而,當有需求的乘客試圖從地面進入站廳搭乘地鐵時,無障礙電梯的“存在感”就有些不足了。
龍陽路站地面至站廳無障礙電梯分布在6號口、11號口、17號口和20號口。在6號口,由于該處電梯直達已收費區(qū)域,為保障運營秩序,只能聯(lián)系地鐵工作人員協(xié)助使用。
記者在現(xiàn)場觀察發(fā)現(xiàn),該無障礙電梯的地面入口部分,外觀為深色建筑,只在電梯入口正門一側(cè)貼有各類標識,如果乘客從對面馬路等其他方向走來,看上去就是一間普通設備房,難以辨別實際用途。
龍陽路地鐵站6號口的無障礙電梯。(攝影:陳炳佐)
17號口也面臨類似情況:電梯只在入口一側(cè)有標識,其他幾面沒有提示,遠看根本不知道到底為何物。有乘客推著行李箱站在馬路邊張望多次,最終試探著走近確認才知道這是通往地鐵站臺的無障礙電梯。
灰色的立柱狀建筑就是龍陽路站17號口無障礙電梯。(攝影:陳炳佐)
楊思地鐵站通往地面的無障礙電梯設置在2號口附近,地面區(qū)域的建筑主體為黑色,入口正門面向白色圍墻。從人行道向地鐵口走來,在路邊有一個無障礙電梯的提示牌,但并未指示方向,站在提示牌前,除了形狀明顯的2號口,便只能看到周邊密密麻麻的非機動車,以及一圈白色圍墻,無障礙電梯完全沒有進入視線,只有再離遠一些,才能依稀看到無障礙電梯的黑色頂部區(qū)域。沿著圍墻向里走數(shù)十米,再右轉(zhuǎn)走到底,才能看到這個“黑盒子”的全貌,但由于無障礙電梯背對著人行方向,除入口外三面沒有任何標識,即便走近了,也不一定能認出這是無障礙電梯。
站在標識牌處,根本找不到無障礙電梯的位置。(攝影:鄭朕)
由于沒有任何標識,即便已經(jīng)靠近,也無法辨認楊思站的無障礙電梯。(攝影:鄭朕)
“我是住在附近的,知道這兒有電梯。外地來的乘客怎么能知道這個‘黑盒子’就是無障礙電梯呢?”附近乘坐地鐵的市民如是說。原本是為了便民服務設置的設施,卻跟乘客朋友們玩起了“捉迷藏”。
在宜山路站,也存在相似的問題。無障礙電梯設置在4號口,但僅在入口一側(cè)設有標識,其他方向看,僅有一片黑色。而且,無障礙電梯設置在4號口與5號口之間的人行道上,市民從遠處向4號口走,無障礙電梯被碩大的入口建筑擋住,同時,4號口也并未設置任何無障礙電梯的方向指示,很難找到無障礙電梯。
紅色箭頭所指即為無障礙電梯。(攝影:鄭朕)
市民建議增設統(tǒng)一、醒目標識
事實上,這幾個地鐵站無障礙電梯缺標識、不顯眼的問題并非個例,許多地鐵站在地面無障礙設施方面都存在“找不著”的通病。它們的確設有無障礙電梯,但由于缺乏足夠醒目的外部標識和路徑指引,導致真正有需求的乘客難以順利使用。
一位居住在宜山路站附近的市民就對記者說,“每天騎車都會路過這個地鐵站,但是我一直都不知道無障礙電梯藏在這個位置。”
有市民建議,地鐵站可在無障礙電梯的外墻各個面都增設統(tǒng)一、醒目的標識,采用對比度更高的色彩與大字號圖形。同時,在其他出入口設立無障礙電梯位置標識和指引,標明無障礙電梯所在出入口、方向及大致距離。此外,在導航APP或地鐵站內(nèi)自助服務終端中加入“無障礙設施導航”功能,也能夠幫助乘客快速精準定位。
城市無障礙,不應有斷點。無障礙設施不僅服務于特殊群體,更是體現(xiàn)一座城市包容度與人性化的窗口。希望市民朋友們的每一次出行,都能少一點尋找的焦慮,多一些看得見、用得著的貼心指引。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