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王先生體檢時發(fā)現(xiàn)自己血壓偏高,但他并未在意。前段時間他和朋友聚會,喝了6兩(約300ml)白酒,18小時后,意外發(fā)生了。
王先生突發(fā)意識不清,大量嘔吐咖啡色液體,小便失禁,四肢抽搐。家人火速將他送到我們醫(yī)院,到達急診科時,他已經處于昏迷狀態(tài),鼾聲樣呼吸,雙側瞳孔對光反射消失,血壓高到測不出。急診檢查頭顱CT顯示:考慮蛛網膜下腔大量出血,急查顱腦CTA顯示:前交通動脈處可見血管瘤樣擴張……
顱內動脈瘤——這顆隱藏在顱內的“不定時炸彈”在高血壓和酒精的雙重刺激下已經引爆,血液瞬間涌入脆弱的腦組織,王先生生命危在旦夕。
我們團隊立即進行急救,與家屬確定治療方案后,在急診全麻下予以經導管顱內動脈瘤彈簧圈栓塞術。
經過團隊努力,王先生被成功止住致命出血,轉重癥監(jiān)護室繼續(xù)治療。然而,他的血壓一直頑固不降,多次腰椎穿刺術后都提示顱內壓偏高。在我們醫(yī)院多學科團隊緊密合作下,經過積極的降血壓、預防感染、防血管痙攣、改善腦灌注等治療,終于挺過難關。
術后,王先生意識恢復清醒,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肢體活動也逐步恢復良好,目前已經成功出院。
顱內動脈瘤是發(fā)生在顱內動脈管壁上的異常膨出,由于血流長期沖擊血管的薄弱部位而形成的凸起或鼓包,是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腦血管意外中僅次于腦血栓和高血壓腦出血,位居第三,多發(fā)于40-60歲人群。
如何預防顱內動脈瘤?
1.嚴格管理血壓:高血壓患者務必遵醫(yī)囑規(guī)律服藥、定期監(jiān)測、限鹽飲食。
2.盡量戒煙限酒:煙草酒精都是血管“毒藥”。
3.高危人群篩查:有動脈瘤家族史、長期高血壓、吸煙者,可咨詢醫(yī)生評估是否需要針對性腦血管檢查(如CTA、MRA)。
顱內動脈瘤發(fā)病后6-24小時是黃金救治窗口期,每延遲1分鐘,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腦損傷甚至死亡。如果您身邊的人突發(fā)劇烈頭痛、嘔吐、意識改變、抽搐,請務必爭分奪秒,撥打急救電話120。
程軍 杭師大附院神經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醫(yī)師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